09:47
郡县治,天下安;村庄美,百姓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广袤中国大地上的一处处村庄、一个个县城、一座座城市,或许面积大小不一,人口多寡分异,却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最基础层面的内在肌理。
一个个关乎全面建成小康、关乎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韧性与内生动力。
在今天的河北省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处处都充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得益于当地乐器产业的发展,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以文化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打造有吸引力、高品位的“周窝音乐小镇”。
如今,有多人通过在乐器企业或音乐小镇打工实现就业。仅周窝村,就有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人均年增收1.7万元。徜徉于周窝村朴拙的巷陌中,色彩鲜明的音乐元素、艺术涂鸦随处可见,无声讲述着音乐改变生活的故事。
“没有一丘有水田,收成全靠天。”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的油溪桥村,在多年以前还是一片贫困地区。而现在,村边塘前的古朴院落、小桥流水、良田美景在绿水青山之间交辉掩映。
油溪桥村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干旱死角村,饮水、灌溉都非常困难。没有水,谈何发展?彭育晚带领村民投入到建设中。一年后,村里水源工程建设竣工,彻底结束了油溪桥村水荒的历史。
村民的心团结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道路修建、水渠硬化、生活污水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块块“硬骨头”被村民们齐心“啃”下。如今油溪桥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村集体经济盈利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3A景区村。
艾海提·斯拉木,今年49岁,是新疆柯坪县的一位牧民。艾海提的父亲和爷爷早年都靠放牧骆驼为生。虽然一家几代都养骆驼,但是真正靠着骆驼富裕起来,艾海提还是家里的第一人。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柯坪县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像艾海提一样的骆驼养殖户越来越多。
随着骆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骆驼养殖产业已成为柯坪县优势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牧民依托骆驼养殖走上了小康之路。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位于中缅边境洪崩河畔。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犀鸟、红腿小隼、孔雀雉等珍贵鸟种经常出现。
年以来,当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鸟产业,一个个俗称为“鸟塘”的鸟类观测点建了起来。如今的石梯,满眼皆绿,百鸟翔集。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石梯村民小组深入人心,村民们从原来的砍树人、打鸟人,转变成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宣传员。昔日贫穷落后的古旧山寨,也变为了和谐美丽的幸福之村。
制片人:李杰
编导:李宗胤
记者:张硕刘海超(报道员)
范军威杜瑞谢樱陆明矩(报道员)刘文(报道员)
宿传义高晗胡虎虎艾热提(报道员)
孙敏尹以祜(报道员)
配音:姜琴(实习)
统筹:王健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