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庆村告别贫困迈向小康
“唐僧能取到真经,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当初面对不肯搬下山的群众,盈江县油松岭乡营庆村茶山村民小组组长董昌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茶山村民小组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积少,还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区。作为全乡唯一的景颇族村寨,当地种养殖业发展粗放,产业底子薄,群众生活困难,全村53户村民中,建档立卡户就有43户,贫困发生率超过80%,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
营庆村告别贫困迈向小康
年,茶山村民小组决定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搬到离县城10公里处的油松岭乡江心坡坝区。
“等茶山小组搬出了大山,咱们的传统产业茶叶不能丢。”“山区可以推广中药材种植,坝区重点发展冬农产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到县城打工。”……正当县乡村各级干部为茶山小组的未来出谋划策,共绘“搬出大山奔小康”的发展蓝图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却让大家犯了难。
茶山小组村民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已有百余年,要让他们舍旧房、弃旧业,谈何容易。
面对这一情况,村社党员和干部带头说、带头做、带头推进,带着搬迁政策和今后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次次敲开村民的家门。
“唐僧不走出长安,就遇不到三个徒弟,就不能取到真经。我们不搬出大山,就没法脱贫,更别提致富奔小康。”董昌英的话打动了村民。
营庆村告别贫困迈向小康
年,一栋栋富有景颇族特色的民居在相继建成。党员活动室、活动广场、产业园、果蔬交易中心、村内硬化路、排污沟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亲爹亲妈都不一定拿出10万元给你盖新房。我家一共得到了党和政府给的13万元搬迁补助。”村民岳麻理一面算着“搬家账”,一面感叹走出大山的新生活,“我家儿子儿媳在县城上班。其他村民有人在附近的江心坡扶贫车间工作,有人在村里的产业园种百香果、养鸡养鸭。刚搬下来时,大家不知道该做什么,脑袋都是懵懵的,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找到了谋生手段。”
年,茶山小组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元,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摘帽,实现了搬迁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山上的重楼、黄精已经试种成功。我打算成立一个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把种苗半价卖给农户,统收统销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当下,董昌英正按着当年的发展蓝图,笃定前行。
云南网记者李沛昀摄影报道